书同文,车同轨,统一度量衡。对外北击匈奴,南征百越,修筑万里长城;开凿灵渠东兴资本配资,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。成为了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君王,同时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“皇帝”称号的君主,他就是“千古一帝”的秦始皇。
那么秦始皇能够完成一统中国,是他自己的雄才伟业还是是祖辈的积累。“及至始皇,奋六世之余烈,振长策而御宇内,吞二周而亡诸侯,履至尊而制六合,执敲扑而鞭笞天下,威振四海。”从贾谊的这段《过秦论》表述得出两者兼有之。
九品认为,秦始皇能一统天下,除了自己的雄才伟略也外,还得益于前几代君王和三个主要的能臣的贡献:
展开剩余76%商鞅变法强秦
公元前362年,秦孝公继位。继位后的孝公一心想重振穆时期的霸业,于是广施恩德,救济孤寡,招募战士,明确论功行赏的法令,并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。卫国人商鞅听闻秦孝公的求贤令后,前来投奔秦国,被秦孝公重用,后被封为左庶长。
公元前356年,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,商鞅先后经过了两次变法改革。通过改革,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,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。新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,促进了经济的发展。同时,壮大了国力,实现了富国强兵。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。
张仪破除合纵
公元前328年,张仪入秦,被秦惠王为客卿,为了破坏苏秦的合纵抗秦联盟。秦惠王三年,张仪前往魏国担任国相。
秦惠王七年(前318年),韩国、赵国、魏国、燕国、齐国,五国联军率领匈奴人一起进攻秦国。次年,在张仪游说下,魏襄王答应退出合纵盟约,而后魏国宣布退出合纵联盟。
公元前313年,秦惠王打算攻打齐国,然而担心齐国的盟国楚国出兵从背后夹击秦国。此时张仪站出来向秦惠王进言,愿意出使楚国,秦王同意张仪的请求。
张仪来到楚国,面见楚怀王:“大王如果同意与秦国结盟,和齐国断交,我秦王愿意将商於六百里地献给大王,同时让秦国的公主嫁给大王,之后两国互相通婚,结为兄弟之国”。楚怀王听得如此的好事欣然答应和秦国结盟。
然而回到了秦国后,张仪因各种理由回避楚国使臣,三个月过去了商地还没有交接成功。楚怀心想秦国肯定认为楚国诚心不够,于是又派人前往齐国,把齐宣王大骂一通。齐宣王大怒,派人前往秦国,和秦国结成了盟国之约。
成功离间楚王后,张仪接着又先后说服了韩王、齐王、赵王、燕王退出合纵联盟。此时,师兄苏秦的合纵联盟被张仪一一破解,减轻秦国日后横扫六国的压力。
白起消弱六国兵力
公元前294年,秦昭王任命白起担为左庶长。次年韩魏联军攻秦,秦国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,出兵攻打韩、魏二国。白起上任后采用避实击虚、先弱后强的战法,于伊阙一战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,俘虏魏将公孙喜。白起因此一战成名,因功升任国尉。后于长平之战大败四十万赵军。
白起辅佐秦昭王期间,屡立战功。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以来,攻城70余座,为后来的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自孝公开始,经过几代君王的努力和多位能臣良将的辅佐下,秦国实力大增,国富兵强。秦王赢政继位先平定了内乱,接着铲除权臣吕不韦。
掌权后的秦始皇开始重用李斯、王翦等人,经过九年的对外征战,先后灭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、齐六国,最终于公前221年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东兴资本配资,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——秦朝。因此,始皇统一天下,有自己的雄才大略,也得益于前代君王的政治遗产!
发布于:天津市捷希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